新大众文艺公共艺术项目 “我在北京遇见你·大师旅拍”正式启动
近日,新大众文艺公共艺术项目“212·我在北京遇见你·大师旅拍”城市文化群众参与活动正式启动。该项目将深入北京街头巷尾,将镜头对准普通人,通过街头随机采访的形式,以大众共创的崭新形式,记录并呈现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真实生活状态与文化生态。据悉,项目将通过 1000
近日,新大众文艺公共艺术项目“212·我在北京遇见你·大师旅拍”城市文化群众参与活动正式启动。该项目将深入北京街头巷尾,将镜头对准普通人,通过街头随机采访的形式,以大众共创的崭新形式,记录并呈现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真实生活状态与文化生态。据悉,项目将通过 1000
“浪潮新生 共筑城长”——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“城市探索宣讲队”结业典礼暨共建仪式今天举行。与此同时,第二期“城市探索宣讲队”也正式宣告启程,标志着将有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城市文化的传播与实践之中。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实习生 刘心仪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任家宝)11月12日,新大众文艺公共艺术项目“212·我在北京遇见你大师旅拍”城市文化群众参与活动在北京广播大厦正式启动。该项目将深入北京街头巷尾,以大众共创的形式,记录并呈现生活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人们
10月29日下午,2025深圳设计周南山分会场“艺术光合·城市微营造行动”系列活动在南山区侨城坊举办。活动汇聚了高校、企业与社区的多元力量,通过艺术展览、快闪活动、深度对谈、艺术家分享、音乐现场等形式,探索城市空间微营造与社区共建的可持续路径。
山西夏县公园雕塑引发的热议,本质是“精英表达”与“大众感受”的错位。施工方拿“清华设计”当挡箭牌、主管部门用“艺术赤裸”作回应,这种无视公众真实体验的态度,恰似部分创作者陷入的“自嗨陷阱”——只顾自我表达,却忘了内容的核心是与受众共鸣。
“‘智域漫游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,更是一次关于城市记忆、社群行为与未来想象的三维实践。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在地性表达,让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系统,而是可感知、可对话、可共情的城市语言。”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、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金江波说。
走进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,只见原先的老厂房俨然已化身为一个没有大门、向所有观众敞开的艺术空间。10月24日,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展区——“智域漫游”正式拉开帷幕。本次展览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,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办,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(
被改造成“好状态趣动场”的美术馆里,瑜伽秋千在风中轻晃,彩色线条勾勒出奔跑的轨迹,人们脱下西装换上运动服,在艺术家Geoff McFetridge设计的装置间穿行、跳跃、静坐、对话……
近日,云南丽江荒野之国公园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闯入公众视野——不是因其自然风光或创意设计,而是因为一批被网友形容为“诡异”“恐怖”的雕塑作品。“人体蜈蚣”“三面女孩”等作品在短视频平台引发热议,最终以园方道歉并拆除告终。这场风波如同一面多棱镜,折射出当代社会中
从成都天府艺术公园到宽窄巷子,从兴隆湖到东门码头十二月市遗址广场,再到川视宝光、宜宾合江门广场等多处城市地标,在第二届金熊猫奖配套活动“大家一起看电影”展映中,既有《流浪地球2》《独行月球》《唐人街探案3》这样的热闹大片,也有《忠犬八公》《我爱你!》《人生大事
2025大运河公共艺术季10月1日在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之一的北京艺术中心南侧拉开帷幕,活动以“艺聚运河 万象生辉——运河唤起我们的美好生活”为主题,展出200余件公共艺术佳作,邀市民打卡体验,与艺术不期而遇。
“雏鸟展翼”(Hatchlings)是一件公共艺术装置,横跨波士顿市中心的两座公园,共设有九处展示点。这些展亭大小各异,均由弯曲的钢材打造,以独特的造型焊接而成,旨在向标志性的波士顿“贝壳剧场”(Hatch Shell)建筑致敬。展亭外部包裹着可编程LED灯带
9月28日,SOLANA蓝色港湾携手北京GOGO,在蓝色港湾·ID与众体验中心举办“商业公共艺术论坛暨《2025品质生活白皮书》发布会”。活动获北京市卓越艺术人才(美术、设计)培养高校联盟学术支持,ID. UNYX特别合作。高校学者、艺术家、商业运营者及媒体代
“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人文公共艺术创作竞赛”作品征集,面向全球艺术家、建筑师、设计师、艺术院校以及相关艺术、设计机构征集优秀公共艺术创作方案。
9月20日,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联合中粮可口可乐饮料(山东)有限公司、深圳市顺丰同城物流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、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节目中心共同主办的“环保迷宫·探秘海岸线”公益活动,在青岛市雕塑馆临海广场成功举办。
一块沉睡亿万年的原石,因艺术家妙笔生花变成吐信巨蟒,却在爆红网络后紧急被绿幕覆盖——嵩山玉皇沟景区的"蛇头彩绘"事件,将公共艺术创作的永恒难题再次抛到公众面前:当创意表达撞上大众心理防线,谁该让步?
在当代艺术语境下,“生态”已不再是单纯的主题符号,而是成为重构艺术与自然、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核心维度。艺术家张梅春在“山海可持续驻地”创作的五件装置作品,以“不断生长的有机体”为理念内核,通过工业材料、化学反应与生物媒介的跨界融合,构建了一套兼具物质性与思想性的
2025年9月30日,首届松山湖双年展将在这里启幕,展期预计持续至2026年1月30日。本次展览以“洄游与共生”为主题,展开一场持续四个月关于科技、自然、城市与艺术的对话。这不仅是一场展览,一场艺术盛宴,更是一次对新型城市发展路径的深度思考与诗意回应。